[09:17]

清泉部落

我們的第一站,是賽夏族的矮靈祭場。民國87年建成,背後(?)是但上個月才拿到執照和建照,才能正式開張的文物館。

矮靈祭,其實是族人口中的「巴斯達隘」。←點入連結可以看到wiki上面對巴斯達隘的解釋。

說道巴斯達隘,其實有很多種說法、來源、傳說。

但不管真相為何,現況就是每兩年辦一次矮靈祭(然後在兩年之後是第十年大祭)。

和阿美族等族歡慶豐收充滿愉悅感的豐收祭典不同,矮靈祭的調性有些哀肅,唱的歌也不像豐收歌那樣歡快,曲調較沉穩。

在網路上查到的矮靈祭實際景況,很壯觀對吧?

導遊大哥說,後面的長廊是因為巴斯達隘祭典要跳舞跳三個晚上(晚上6點到早上6點),所以用作給族人休息用第四天早上到達隘(就是我們所說的矮靈們)葬身的河谷送禮致意。

在參觀完矮靈祭場之後(還進去後面的文物館喝了人家的小米酒),我們再次走回停車的地方。

在經過養鴨人家時聽到了鴨叫,因為我從沒聽過鴨叫很還蠢的問了導遊大哥:「呃剛剛那是什麼叫聲?」

導遊大哥是沒有笑我,不過我自己覺得很蠢走到一半導遊大哥還談起他們「2月到6月不是打獵祭,因為動物這時候在懷孕。」

這樣和自然共存的態度,讓我想到國中國文選文「飛鼠大學」一文中,對獵物和大自然的處處心懷感激。

大自然的確是一本大書,不過我顯然連看都沒看一半...畢竟我連鴨叫都沒聽過

途中還經過了芭兒坎蝶慕民宿,我和走在一起的外籍同學都不知道芭兒坎蝶慕的意思是什麼,導遊大哥一邊解釋給我們聽,一邊說我們兩個走很快,乾脆趁後面隊伍沒有跟上來先上去看,還可以順便把剛剛在矮靈祭場時提到的「矮人仙洞」指給我們看。

芭兒坎民宿是為了創造族人就業機會所開的民宿,名字的來由,則是以一個母親的身分呼喚孩子回家。

這樣溫柔殷切的呼喚,也的確彰顯了目前高山原住民回鄉發展和下山流浪的兩難。「看見臺灣」一影中也有提到原住民朋友在山上的收入沒有平地來得多,為了生活只好下山,或是在山上砍掉祖先們珍愛的山林來種植高經濟作物。

有機會去參加矮靈祭典時,可以去芭兒坎民宿住一晚,還可以在露臺上面直接看到矮人仙洞喔

(順帶一提芭兒坎民宿丟Google Map查到的位置是錯誤的,我實際走過的位置標在文章最上面的地圖中)

20141115105127

20141115105534
[10:51]在經過很可怕的山路後到達了張學良故居,旁邊的風景還滿漂亮的。

不過我們的行程表把張學良故居排在後面,要先到原住民文化館參觀。

一貫的日式建築,非常漂亮。不過動線有點空曠...原因是因為這個文化館是民國98年設立的,泰雅文物還沒到齊,所以裡面的東西還沒有很多。

20141115105934

不過導覽大哥把上面很多動物用他的母語唸給我們聽,還當場考我們,實在是有點困難啊

再來就是對面的張學良故居,外面除了有張學良與其第二任妻子趙一荻的銅像外,故居內還有張學良和趙一荻的蠟像。及一些生活用品、文書等等。

我還看到了我阿嬤家的那種腳踩裁縫車,覺得懷念

 

[11:04]在結束參觀張學良故居及原住民文物館之後就往清泉吊橋前進了,在路上有看到不少設計的畫框鑲著小石頭,導覽大哥有個宿我們這些圖騰的意思,像是

20141115110446
上面的三角形,是祖靈的眼睛

20141115110709
[11:07]只有頭目才可以抽這種尖尖的煙斗

20141115111018
[11:10]只有公主才可以紋面到人中

20141115112141
[11:21]40元一份的香菇

還沒有過橋之前就看到吃的,整車人當然全部跑去買吃的,因為烤香腸的味道實在是有點折磨人。

我吃的是炸香菇,香菇超多汁很好吃

因為時值柿子產季,附近也有很多小貨卡在賣柿子和高山高麗菜,還有自釀的小米酒...

要不是是跟著遊覽車來,旁邊還有坐人我就買好幾瓶小米酒下山放了(酒鬼)


走過清泉吊橋之後沒多久,就可以看到桃山國小囉。

20141115113212
[11:32]桃山國小小小的,當時正在演練音樂劇。 (沒有下雨,是我的手機自己悲劇了)

[12:02] 來三毛故居

三毛來到清泉部落並住下的機緣,是來自於翻譯丁青松神父的《清泉部落》一書後,來清泉部落拜訪神父,從此喜歡上清泉部落並住下。

最後還表明願意將故居開放參觀,希望能夠幫助當地的朋友。

三毛在故居幾乎不算是有廚房,因為她不開伙,都去對面吃飯↓這個據說是她的吃飯路線圖

啊走吊橋過去飯都冷掉了啊!!

 不過這裡的環境是真的很宜人,我們還在三毛家的露臺吃午餐,不過是個便當不過配上旁邊有點清新的空氣吃起來就特別好吃(?)

[12:38]離開三毛故居之後,我們到了泡腳池稍微坐了一下,溫度好像42度左右,每個人腳伸進去都會變得有點紅紅的XD手洗過會變得滑滑的喔,印象中清泉溫泉的溫泉水是屬於美人湯類型的好想有機會來泡一下啊

最後才過去天主堂,雖然導覽大哥講了很多和天主堂有關的事情,但我最後只記得我在天主堂前面和一隻超大隻的黃金玩(x)


最後上遊覽車回學校的時候,我覺得整趟下來讓我心情最複雜的,莫過於路過的芭兒坎民宿了吧。

因為大家都需要收入,因此回鄉發展和下山流浪這個兩難,很多原住民朋友選擇妥協下山生活、工作、生小孩,雖然老家在山上,但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回山上的機會少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少了,文化的流失、山上長輩盼著孩子們回家的冀望,是無法忽視的悲傷啊。

雖然現在有像是「上下游市集」這樣不求賺大錢的獨媒在關注農業新聞、並且幫助包括山上的獨立小農開發新產品,像是「回家李」(桃源鄉梅山部落)之類的商品,希望能夠讓部落的朋友不需要在這兩難中間選擇,也可以在山上自給自足。

希望臺灣社會的發展,能夠讓偏鄉和都市的資源差越來越少,我們真的不需要更多臺北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